陕西咸阳秦都区别墅?
咸阳的别墅,其实分两类 咸阳城区以南,是渭河冲积平原,自北向南倾斜。这一片区域,历史上一直是咸阳的南部郊区。上世纪70年代,在渭河以北、汉长安城遗址以东,建起了咸阳市区,称为“城东新区”;80年代又在城西架起了西宝高速公路。随着城市发展,现在城东和城西已经连成一片。
而在1964年,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就有“汉长安城遗址”一项。所以从考古意义来说,现在的“城东”其实是西汉长安城的旧址。
这一带曾经有大量的汉代遗址被发现,如汉长安城遗址、阳陵(汉朝皇帝陵园)、甘泉宫等。虽然这些文物古迹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西安和咸阳两座城市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破坏。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了秦汉时期的另一个都城-秦阿房宫。
历史上的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打算修建宫殿以展示皇权,但二世而亡,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宫”的建筑群只建成了前殿(相当于现在的故宫)。后来刘邦进入关中后,以阿房宫为战场和项羽展开了决战。楚汉之争获胜后,刘邦入住阿房宫并重修了这一建筑群。
汉朝以后,阿房宫逐渐被草林覆盖,成为了天然森林。到了唐代,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彰显天子威武,命令人在原址上重新建造了面积更大的建筑,但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唐朝的阿房宫总是和秦代的原型混为一谈。比如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就有“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描写。
现代考古发现,原来唐朝的阿房宫只是对秦汉古阿房宫的修复和建设而已。20世纪50年代初,陕西省省博物馆在整理出土文物时,发现了东汉末年文学家马融写的铜板《东都赋》。这篇赋中提到“阿房初起,百工皆始”,证明至迟东汉末年,阿房宫基本具备了后来明清时期故宫的模样。
1960年至1963年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几个单位联合对阿房宫及附近遗址进行了发掘。通过考古分析,专家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阿房宫的前身应该是一处祭祀的场所,始建于春秋晚期,扩建于战国秦惠文王在位期间。
汉武帝时期再度进行大规模建设,形成了三座大型建筑群体,也就是《三辅黄图》中所记载的“阿房宫有三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大约相当于今天的500平方米左右。
当然最大规模的兴造还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李斯的计划,要在故雍一带重修宫殿。按照计划,阿房宫的前殿将比秦楚之际扩大十倍,东西五百尺,南北五十尺,高台之上还要筑垣,形成一座巨大的广场。
不过由于秦始皇死后,赵高指使胡亥与李斯伪造诏书,赐死蒙恬,屠杀公子扶苏的政治势力,这座庞大的新宫殿最后也只建成了一座前殿。 秦都咸阳在战国晚期已成为秦国国都并重建。秦一统天下后,咸阳成为秦朝的国都。它位于今天宝鸡市西北约25公里处的沣河流域,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中大邑,同时也是秦文化的发祥地。
从1960年到1977年间,全国十几个考古部门配合各项基本建设,对咸阳的古代遗址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发掘工作。 在渭水之北的咸阳原上,分布着几组宏伟的宫殿基址。其中最大的要数位于市中心的秦都一号宫殿和秦都三号宫殿。这两座宫殿都是用夯土建筑而成,基址东西长900米,南北宽420米,最高处超过15米。另外在古城的西南部还发现有规模较大的手工业作坊区和秦王朝的官邸。
在秦都一号宫殿东北约2000米处,还有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基址,可能是一组宫殿或祭祀场所。这一地区文化层堆积丰富,含有多种陶器、瓷器以及青铜器。 秦都一号宫殿采用了内外城结构,内城居中,外城环抱。城内不仅有整齐的道路网,而且有供皇家专用的直道。
除地面上的建筑外,考古人员在地下还发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排水系统。这些设施都显示了皇权的威严和秦人的勤劳智慧。 咸阳不仅是秦国的国都,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天下第一府所在地。秦统一天下后,秦越人被秦始皇派遣到咸阳教始皇少子胡亥医经。当时天下郡县无数,秦的行政体系也极为繁复。
秦以关中为本,其经济政治文化的重心一直在渭水之北。秦人自古信鬼神,礼天地,尊祖宗,崇黄帝。他们相信人与自然是相通的,所以祭祀用物非常完备。除了祭祀天地日月星辰之外,还建起了祠庙祭祀伏羲、神农、轩辕氏等上古帝王。
虽然两千多年来,咸阳经历了秦汉唐宋元的繁荣兴盛,但也遭到过金兵火烧,战火烧毁的劫难。近代以来又被多次当作军用飞机场,遭受了一定的破坏。所幸的是,经过几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我们如今可以比较完整地看到秦代帝都的风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