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小区还能建吗?
我实在不想再刷到这种问题,为什么总有人觉得中国人多,地少?为什么总觉得中国的发展依赖房价上涨? 为什么中国的城市建设全是高杠杆、高负债、大规模、快速度? 为什么中国的城市建设没完没了? …… 我们国家的人口和资源确实有限,但是在土地这块上我们并没有那么紧缺。我们只是没能有效利用现有的土地。 首先,我们把森林和草原给毁掉了,把湿地给填平了,然后把垃圾堆积成山,污染了空气和水源,这样我们的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其次,我们城市里的土地利用率其实很低!美国的纽约曼哈顿,土地面积仅占整个纽约的0.5%,却集聚了全市30%的人口,创造了全市70%的GDP;上海中央活动区的面积只有上海的6%,却聚集了全市大约40%的人,创造了全市差不多60%的GDP。而我们大北京呢?我们首都北京可开发的土地也只有14%,但已经占据了全国近1/8的经济总量。 所以你看,其实我们能用的土地还是很多,我们只不过把自己的土地低效使用或者浪费掉了而已。如果这些被毁掉的森林和草原能恢复过来,我们的碳排放量能减少多少啊,如果把这些被填平的湿地复绿,我们又能增加多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果能把所有城市的地下空间都挖掘出来,再利用起来,我们的GDP又能增加多少? 所以,要建设别墅小区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你得先想想,你那块用地是怎么被浪费掉的,是不是由于我们之前把森林和草原给毁了,不然我们为啥要建造别墅来填补它们应该有的用地?
在商品住房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作用下,一些热点城市出现房企、业主炒作二手房、学区房等现象,个别二线城市出现了学区房炒作、一房难求的情况等,一些地方城市规划及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比如过去“15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活圈”等居住区规划理念已被严重破坏,城市通勤效率低下,房价与住房居住属性本源要求偏离等。
因此,此次《意见》直指诸多住房制度改革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住房供应体系及结构不尽合理,规划跟不上城市发展变化需要等,通过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生态补偿水平等,推动城市中心区的资源向郊区、农村等转移,推动优质医疗、教育等公共产品向城市新区转移、鼓励人口向其他区域流动。
《意见》还要求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和开发强度,科学规划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职住产融合发展。合理规划配置住宅用地,使住宅用地容积率、配建保障性住房等控制指标以及住宅的套型、业态,切实符合城市定位与产业布局。
严格限制整体买下再“化整为零”式炒房,限制“假外资”炒房,对“商改住”等变相炒房坚决叫停;同时合理控制房地产开发总量、时序及节奏。
《意见》还明确,将遏制一些地方对高容积率、大套型普通商品住房过度热情,继续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进一步发挥保障性住房在“保基本”中的重要作用,有效解决各类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