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卫生间怎么用?
在北京做过三年无障碍设施优化设计,参与并负责过多个省市的无障碍规划工作,对这个问题有点儿自己的见解。 希望我的答案能带来一些启发。 无障碍厕所(以下简称“厕”)的设置要求中,与通行有关的主要是下列几条:
1、便器布置在门的左手边;
2、门扇向外开,门口宽不得小于1.5m;
3、地面有高差,以利于轮椅出入;
4、厕内照明充分;
5、厕内通风良好; 在北京做过的一些项目里,根据这些标准判断一个厕是否无障碍,准确度可达80%以上;有些项目的厕虽然不符合这些标准,但经过评估认为其使用上的不足是可以接受的(如位于地下车库层的建筑,由于自然通风不良,可借助排风系统保持厕内空气流通和气味良好)。
不过,如果从更高的标准来判断个别项目的厕,则可能发现大量问题。 我曾在2007年负责过一个省级机关的无障碍规划课题,在该课题的调查阶段,我独自一人走遍了该省所有地市级以上的公共机构。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公厕都设有门槛,这样既不利于残疾人入内,也不方便行人进出(因为每个人都容易踩到自己的鞋)。于是我在报告中建议,所有新建公共建筑的厕都要做成无障碍厕,原有不便的厕应该加以改造。当然,我的这些话只停留在建议的阶段。
不过,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还是碰到了不少将厕改造为无障碍厕的案例——往往是由于一位领导或是建筑师对无障碍事业充满热情而导致的。 我认为,厕所能否实现无障碍,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首先是决策者要具有无障碍的理念,其次实施者(设计、施工、监理等)的具体人员也要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否则,再好的规划也没有用。
所以,普及无障碍理念、培养更多的人从事无障碍事业是我们的期望。 2008年以后,我离开了建筑设计行业,进入教育行业。在教学生之前,我先学习了无障碍相关标准的修订背景及原则,然后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我编写了无障碍景观设计教材,主编了全国首套无障碍景观设计的教学课件,并在中央美院的景观专业进行讲授。我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培养出更多具有无障碍观念的学生,让他们把这种观念带向行业,共同推动我国无障碍事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