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客栈地板用什么?
首先,古代的客栈(旅店)有铺地的。 比如《儒林外史》里就写了,“这屋子里好不干净!到处都是尘屑。” 还有明末陈玉霄的《客窗琐记》中也有: “及窗下坐,见几案整洁,已自喜逐;孰知移时,灰尘渐起;拂拭未定,履痕又满;俄而月暗星稀,漏声断续,床前只遗留一两点余灰而已。” 不过这些描写都说明,古人住的客栈还是有铺地的。
其次,古代的驿馆是有专门负责打扫的官差。 所以李白才有“大散关寒食夜有怀”之诗: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拈笔静题寻旧梦,拂床闲坐叹孤迷。 梦回唐郡应无力,洒尽相思泪滴垂。 不过这种驿馆是朝廷给官差的福利,普通商旅是不常去的那种。
最后,古书的配图里常有类似民宿的客栈,这类客栈是没有铺地的。 因为穷文人的书稿很多时候都是求助朋友亲戚资助印制的,没有太多钱做精美的插图,所以配图多是自己画的,画不好或者没空画时就简笔画一个。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许多“无铺地”版本的客栈。 比如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里有: 清人俞樾的《茶香室三钞·卷八·〈西湖游览志〉云》里也提到过: 当然,这里面的客栈有可能是作者虚构的,毕竟这配的图就是作者自己画的。
古代客栈的地面一般是粗木板拼上去的,踩在上面有一种嘎吱嘎吱的响声。若是有长虫子了,下雨天人多踩的话,木板可能还会向上稍微拱起来一点。在有月亮的夜晚,若是窗户没有糊上纸张,有月光照进来,地面可能会有些发青发白,有水汽。古代地面不平整,客栈一般是平民住得起的,地面用木头铺成,且大多数是就地取材,那么木头的长短、板面宽窄都不相同。
因此铺到地上以后地面就不怎么平整,且木板之间会有大大小小的缝隙,且年代久了,板子也可能翘起。若是有雨水渗透进来,地面必然不平坦。客栈一般在城市里,不会完全干涸,特别是雨季,有些客栈的地面总是会有点潮。古代客栈地面不干净。若是客栈比较高档些,可能有店小二专门打扫,地面可能稍稍干净一点。若是低档客栈,可能是老板或伙计兼职打扫,那么地面就不会太干净。加上古代人没有现在这样的讲究,晚上睡觉一般也不会脱衣服,所以早上起来有人打地铺,直接睡在地板上,白天还有商人货郎在客栈打尖,因此灰尘、牲口的干粪便什么的会掉在地板上,特别是晚上住人多、牲口多的客栈,更是不能期望有干净的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