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双拼别墅?
我第一次知道这种户型是在大学宿舍的床上,当时《意林》上有一篇叫 “ 双拼别墅” 的散文,作者是吴倩莲。她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了她和她母亲共同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里母亲的房间是她童年的记忆也是她现在的卧室,而她的房间则成了书房。她们共用的厨房和客厅在图片中显得非常明亮、宽敞。全文没有提及面积和价格,只有 “ 双拼别墅" 这个词汇和文中提到的一幅画 —— 母亲房间里的那幅她小时候的画。 这幅画画的是大海,远处是海浪,近处是一个站在海岸上的女孩,海面上飘着一艘帆船,上面有两个人,一个是画家,另一个就是作者 “ 我 ” 。这似乎暗示了作者的身世,她是随父亲移民国外的华侨的女儿。
我当时读完这篇散文哭了,为作者和她母亲相依为命的情感所打动,也为作者对自己身为移民二代的迷茫和孤独感所触动。那时我才读高中,我的父母刚从南方到北京打工,我在异乡独自上学,也时常感到孤寂;每次想到自己的身世,就和作者有所共鸣。于是我对 “ 双拼别墅” 这四个字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态,而是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 两个身份背景不同的人携手并进,相濡以沫。
后来我到国外学习建筑,进入设计院工作,渐渐了解了西方建筑和亚洲建筑的不同思维方式。西方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会更注重结构、材料和工程方面的细节,而亚洲的建筑师会更多地考虑空间、环境和氛围,以及人和空间的关系。我觉得自己身上的两种基因在慢慢苏醒,就像作者提到的,建筑师妈妈和文学妈妈的结合给了我一种独特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 一个属于建筑师和作家的视觉和情感世界。
现在我有一个三岁的孩子,和一个四岁的儿子。他们正在我的肚子里互相亲吻,用他们的小手敲击着我的内脏,仿佛在唤醒妈妈的大脑,让妈妈重新回到充满奇幻色彩的童年。